村里来了“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新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
来源:新华网 2021年08月05日
 8月9日一大早,乃比江·阿不都热合曼看着阴沉沉的天空有些发愁:“今天要到两个村子演出,可天气预报说今天中雨转多云,天气可得给点力,千万别在演出的时候下啊。”

  由新疆艺术剧院、新疆文化馆的专业老师组成“石榴籽”文化小分队,一周前来到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在对当地文艺爱好者进行艺术培训后,一起组成临时演出小分队,到文化大院为乡亲们演出。乃比江·阿不都热合曼正是小分队成员之一。

  在去演出第一站英艾日克镇帕万拉村的路上,大雨还是来了。到达吐尔洪江·木甫都拉家的文化大院时,院子里已积满了水。

  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见小分队来了,都纷纷问:“还能演吗?”

  “正常演!”阿瓦提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海丽古丽·依马木尼亚孜和小分队老师商量后决定,“把人数少的小节目放在凉棚下演,其他节目看天气情况,我们不怕下雨,就怕乡亲们不热情。”

村里来了“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新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

文化大院里热闹的演出。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雨中,小分队的演出如期进行,演员和观众响亮的合唱声从文化大院里传出。

  为各族群众“送文化”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今年初,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疆艺术剧院、新疆文化馆承办的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服务基层培训活动正式启动。

  文化小分队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赛罕陶海村时,把草原当作“课堂”,把炕桌当作“课桌”,把坐毡当作“坐椅”,邀请当地民间艺人一同用贴近牧民生活、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器乐演奏、舞蹈等节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牧民送上一场展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可喜变化的演出。

  辽阔的草原上,小分队成员轮番上阵。节奏明快的热瓦普、旋律欢快的麦西热甫……让围坐在一起的牧民情不自禁加入其中。牧民新才次克用手机不停地拍照,忙得不亦乐乎。他笑着说:“虽然我不会跳,但载歌载舞的气氛感染了我。我要把这些场景记录下来,发给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欢乐的氛围,看看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

  文化小分队领队、新疆文化馆戏剧部主任高伟中说:“我们文艺小分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牧区,通过‘文艺+宣讲’形式,引导各族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喀什地区莎车县阿瓦提镇萨格达克库木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培训汇报演出在悠扬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民间艺人用深情的歌声、热情的舞姿,歌颂现代幸福生活,精彩的表演迎来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村民图拉妮萨·艾海提在台下用手机录制节目:“演员们穿得特别好看,唱得特别动听,我们都喜欢他们的表演,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为各族群众“建文化”

  7月20日,“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大庄子村,为王振平家挂上了“村文化大院”的牌匾。

  王振平和妻子马建芬是村里有名的“花儿”歌手,长期活跃在乡村舞台上。“以前我就是个放羊娃,家里穷得很。放羊时喜欢在山里唱‘花儿’,后来因为‘花儿’结识了她。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几年一变样,现在家里有十几间房,还开了小超市。”王振平说。生活好了,他还组建了村里的“花儿”队,每年去各乡镇演出,更登上过和硕县的春晚舞台。如今,每到周末,他的4个女儿都会带着孩子从县里赶来,一大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轮番表演才艺,这个普通的农家院成了乡亲们最爱来的地方。

  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也克力村村民艾则孜江·尤努斯家就是村里的文化大院。院子被装饰成徽派建筑艺术风格,院内的场地成为演出的小广场。说起这一变化,艾则孜江·尤努斯说:“驻村工作队拿出1万元,我自己出一部分钱,把院子重新装修后,乡亲们来我家院子里搞活动,都说像拍电影的地方。文化大院就是大家的又一个家,一到过节或者谁家有什么喜事,乡亲们就会聚到这里热闹热闹。”

  今年4月以来,新疆在全疆各乡村首批设立了55个乡村文化大院示范点,各村依据地域、民俗、特色产业不同,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既富“口袋”又富“头脑”,使文化大院成为滋养人心、凝聚人心、培育文明乡风的幸福大院。

  新疆文化馆戏曲戏剧部主任海丽古丽·艾山说:“都说我们文化小分队在撒播艺术的种子,但我们的种子最终落在哪里?当然是广阔的农村大地,文化大院就是我们的播种基地。”

  为各族群众“种文化”

  7月15日一大早,年过七旬的雷国秀乘坐公交车来到和静县文化馆,为即将开始的舞蹈培训课做热身准备。

  雷国秀是和静县第二小学的退休教师,年轻时就喜欢跳舞,退休后组建了夕阳红舞蹈队。听说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县里,她第一个报了名,还带了队里的3位骨干一起学。

  为了上朗诵课,和静县第三中学四年级的学生依茹可谓路途迢迢。“我父母在巴音布鲁克开民宿,每年暑假我都是在山上度过的。听说有乌鲁木齐来的专业老师免费培训,我立刻报了名,每天跟着老师练习发音,学习气息等朗诵技巧。”依茹说,开学后她打算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展示这次的学习成果。

  “我们想排演一个舞蹈节目,但不知道从哪下手。”“我唱高音时总觉得有口气在嗓子眼儿卡着,咋回事儿?”“我是哈尔莫墩镇乌兰尕扎尔村的学员代表,今年‘十一’我们想给村里排演一台晚会,能请您上课吗?”面对学员的困惑,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演员夏泽丹古丽·艾合买提面对面解答着。

  “我几乎每年都会下乡演出,每一次下乡,都能发现一些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穿上演出服,拿起麦克风,唱戏、练舞、画画。我记得有个村开始没有演出队,我们下乡培训后,他们自发组建了演出队,如今发展到近百人。基层群众对艺术的热爱让人感动。”夏泽丹古丽·艾合买提说。

  “在文化下乡中,一行人演一场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送文化不光是送节目,更要让文化的种子真正落到寻常百姓家。文艺小分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应像农民一样,将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绽放出万千花朵。”高伟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