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来源:中国美术展览馆 2021年08月05日
日前,《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广东省直机关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在广东画院展出。

  三幅大型系列主题创作《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首度同台亮相。它们都是由广东画院联手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各地画家集体完成的。

  “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广东画院有义务也有责任以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美术精品力作回馈国家和人民。”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幅作品正好反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_fororder_1

林蓝

  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绘写出浑厚而斑斓的艺术面貌

  羊城晚报:作为此次集体创作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您如何平衡和处理不同艺术家的风格?

  林蓝:自己本科学的是中国画专业,硕博为壁画与公共艺术方向,曾从事20多年壁画创作,相关经验也应用到了近年的大型集体创作中:

  首先要搭好明确的创作框架,组织相应的创作团队,让团队的成员在明确的框架下协同开展局部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每个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并将之纳入整体框架里。

  这四步中,第一步最为重要。在去年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118天过程中,我们对稿子的构思就占了几乎80%的时间,一方面是内容的筛选,如何在海量的基础素材中,提取最能体现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内容。

  如四个特区40年的重点建设成就与每个特区特有的人文社会景观、自然景观,等等。由于有不少史料只适合文字叙述,不一定适合用图像形式表达,我们还要从中去精选那些适合以美术方式呈现的创作内容。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羊城晚报:这几次创作的团队成员年纪跨越很大,怎样分工?

  林蓝:在2020-2021年这几次的大创作中,除了我们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以外,我们还邀请到港澳台美术家协会主席、深汕珠厦经济特区的美协主席和来自四个特区的青年画家。

  其中最长者是1935年出生的台湾的欧豪年老先生,最年轻的是广州美术学院90后学子,数十位作者年龄跨度近60年。

  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能长时间组织全部画家集合创作,所以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把年轻人集结起来组成创作“尖刀班”,集中完成画面核心框架部分,其他画家在比较稳定的框架上再开展各自的笔墨创作,外地专家的意见则通过线上方式不断地进行阶段性汇总,及时注入主画面中。

  尽管疫情阻隔,且每幅创作均历时百天以上,老中青作者都保持高涨的创作热情,从中产生了不少创作的惊喜。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羊城晚报:这次新创作的《南粤先声》《百花齐放》似乎也是延续了《南国的风》的工作方法?

  林蓝:有了去年《南国的风》的尝试与摸索,如何开展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我们更有清晰可行的创作方法与步骤。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又完成了《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幅大型集体创作。

  《南粤先声》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活跃在广东地区的23位杰出革命先烈为表现对象,在构图上延续了《南国的风》“点线面”的方式,在个体塑造上,创作团队同样经过反复推敲和研究。

  由于年代的关系,烈士们的形象通常是较为模糊,细节难辨的,创作团队通过反复研读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敏感地捕捉到其形象,将隐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光辉形象一一擦亮。

  《百花齐放》以“花”为元素贯穿全幅,以中国地图横向延展为作品的总版块,而构成画面局部版块的则是包含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在内的34个大小版块。

  在具体对象塑造方面,百花的造型创作建立在对物象的大量写生与图文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以期把握花卉的形态特点与精神特征。同时,从“繁花、茂叶、地域、国家”,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实现了从真实性到装饰性到符号性、象征性的艺术转换。

  这3幅大型系列主题创作正好反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希望以美术特有的表达方式,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羊城晚报:在创作过程中,《南粤先声》《百花齐放》有哪些特别考虑?

  林蓝:《南粤先声》在构图上没有采用集体合照式的站位排列,而是通过类似“散点透视”的方式将不同时空下的二十三位烈士组合在一起。

  画面中人物的疏密、高低、前后关系的拿捏,背景的留白都是希望既能够突出每一个人物的独立性,又能通过这样看似简单、干净的艺术手法传达出不同时空下革命先锋精神的交融,每位人物的感人事迹既单独成章又不失去作品的整体性。

  《百花齐放》在表现技法形式方面,突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

  作品以岭南画派“兼工带写,彩墨并重”的艺术表现语言,以岭南画派的传统“没骨法”与“撞水撞粉法”等艺术表现技法,以对繁花茂叶细致入微的视觉呈现,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绘写出浑厚而斑斓的艺术面貌。

  在整体色调设置方面,作品以金为底,墨渍层层晕化,纹理质感微妙丰富。以华丽、明快、沉稳、激昂的明艳色调表达百花的繁盛,花色万紫千红,力求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传达中国“强起来”的勃勃生气。

  集体创作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不是物理作用而是化学反应

  羊城晚报:广东美术界在集体创作上有怎样的传统?集体创作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林蓝:广东美术界的集体创作有悠久传统。我们看到,由老一辈大家关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带队进行的集体创作,关注时代主题,提炼岭南艺术语言特色,产生了如《向海洋宣战》《禾香万顷》等经典之作。

  记得在我念书的时候,曾看到上世纪50年代由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的《向海洋宣战》。画面上没有署任何一个具体作者名字,师生群体怀着纯真的热情,专注投入创作,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集体创作所产生的那种巨大的能量,气势恢宏却情感质朴。

  在我看来,集体创作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不是物理作用,是化学反应。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广美国画系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

  羊城晚报:在上世纪60-70年代,广东的集体创作可以说成就了一批名家大家,包括您的父亲林墉先生。对画家来说,集体创作意味着什么?

  林蓝:当时,广东美术界涌现一批引人注目的年轻画家群体,如汤小铭、陈衍宁、伍启中、张绍城、潘嘉俊,等等,包括我父亲林墉,在广州农讲所集中创作。

  在他们看来,画画不意味着个人,不意味着名利,心无旁骛地投入艺术创作,画好一张画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画得不好,那我就来改,那个人说我觉得我画得更好一些,那他就去改,每一张画都可说是群体创作结晶。

  青年人,尤其是优秀的青年画家在一起,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学术意见,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思想的碰撞,技术的碰撞,甚至整个的创作状态的激发与联动,由此产生出非常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使他们在广州农讲所70年代集中创作的这一批作品成为了立得住的红色美术经典。

  羊城晚报:回顾美术前辈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对今天的创作有怎样的启示?

  林蓝:对我而言,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们的极致投入。我至今记得他们穿着白背心,汗流浃背,丢下饭碗就画的场景。

  他们在稿子上进行反复打磨,无数张的小稿、色稿,每一张大型油画、国画创作都作一比一的数张素描底稿,每一张大画的细节、局部都有对应的写生素材、局部底稿。

  很多经典的历史创作,象汤小铭老师表现鲁迅先生晚年形象的《永不休战》至少有三张正稿,林墉老师的《调查归来》光一比一的原大素描稿就已经有两张。

  他们那个时候真的是以巨大的热情、虔诚的投入去反复打磨一件作品的,可能一张作品就会耗费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回顾前辈们对自身艺术理想的不懈求索,我们今天确需努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担当,但不同时代也有同样的担当,那就是我们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要有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

汤小铭《永不休战》

  羊城晚报:过去一段时间里,集体创作比较少见,近年来重新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甚至一种趋势。

  林蓝:今天我们的创作方式应是更多元了,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集体创作,我想都可自主开展。而我2018年到画院以后,就有这个想法,一定要恢复广东画院集体创作的优良传统,这也是画院的优势所在。

  画院机制利于产生大型集体创作,如果说美院作为教育单位有美术设计教育的主责,美协文联有组织广泛艺术活动的职能,唯独画院是纯粹的创作机构,画家们必须做好创作这件事,那么,大型的集体创作,一群人、长时间地集中、不断地精进,这种创作模式只可能出现在画院。

  而无论如何,何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团队?第一要有震撼人心的作品,第二要与时代大势发生关联,其中还要以好的技术与艺术品质作为支撑,这也是大型主题性美术集体创作最重要的地方,即不光是“小我”,还要有“大我”。我们希望以此向前辈大家学习,致敬传统! 

  【作品简介】

  《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画种:中国画

  尺寸:300cm(高)×800cm(宽)

  特邀顾问:易立

  广东画院集体创作:林蓝、郑阿湃、黄国武、李东伟、黄唯理、周正良、陈映欣、陈迹、杜宁、关坚

  特邀艺术家:郭楚开(广东)、冯昕(广东)、谭周杰(广东)、梁醒生(广东)、陈煜璧(广东)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画种:中国画

  尺寸:300cm(高)×1600cm(宽)

  广东画院集体创作:林蓝、李东伟、黄国武、黄唯理、周正良、陈映欣、陈迹、杜宁、关坚

  特邀艺术家:司徒乃钟(香港)、黎鹰(澳门)、林天行(香港)、李得之(澳门)、陈湘波(深圳)、古锦其(珠海)、许自敬(汕头)、林涛(厦门)、刘明(广州)、杨星(汕头)、林淼(深圳)、罗小颜(广州)、陈煜璧(汕头)

  《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画种:中国画

  尺寸:300cm(高)×800cm(宽)

  特邀顾问:易立

  广东画院集体创作:林蓝、郑阿湃、黄国武、李东伟、黄唯理、周正良、陈映欣、陈迹、杜宁、关坚

  特邀艺术家:欧豪年(台湾)、司徒乃钟(香港)、黎鹰(澳门)、胡九蝉(台湾)、林天行(香港)、李得之(澳门)、许敦平(广东)、刘明(广东)、罗玉鑫(广东)、林于思(广东)、陈煜璧(广东)、李俊(广东)、吴龙强(广东)、崔永强(广东)、王艾诗(广东)、吴晨璐(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