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
来源:中国美术展览馆 2021年08月05日

    今日美术馆——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自2002年由张宝全先生创建并首任馆长。其后历任馆长为张子康先生、谢素珍女士与高鹏先生。2020年3月,由张然女士担任馆长。今日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以其现代性视野、国际化平台、规范化运营,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


    今日美术馆确立了“立足今天,展望未来”的进取理念,以建成中国乃至世界高水准的当代美术馆为目标,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流派及其关键人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有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发现与培养。无论是美术馆机构自身建设,还是其学术性实践,其目的在于更深层次地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力求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取得相应的位置。与此同时,今日美术馆注重开展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通过展览、学术沟通等多种形式建立共同发展的机制,努力寻求共同发展的有效契机,不遗余力地推进国内与国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活动的良性互动,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谋求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演进的最大可能。


    作为一家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民间美术馆,发展方向独辟蹊径,于2006年7月,成功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非盈利机构。


    今日美术馆积极探索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尝试建立融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美术馆体系。在务实的运作态度下,逐步形成一种持续稳定的融资机制和学术体制。

    我们的使命: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今日,不仅是此时,也是过去与未来。我们理解艺术之今日,我们成就与承担艺术之今日,我们分享艺术之今日。


    我们的作为:今日美术馆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流派及其关键人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年轻艺术家的培养,通过跨国界的文化艺术交流,促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全球化语境中谋求当代艺术发展演进的最大可能。我们竭力跨越大众与美术馆之间,艺术实践与展览空间之间,展览空间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种种界限,使“今日之艺术”为“今日”所感、所知、所接受。


    我们的体系:一套稳定的学术体制、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与融资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今日美术馆日益合理与完备的运营体系。目前今日美术馆已形成了展览、学术、艺术教育、馆藏、当代艺术品鉴定、图书与杂志的编辑出版、今日艺术网、宣传平台、信息图片中心、艺术资料电子化收集与查询、艺术沙龙、艺术书店等全方位发展的格局。


    我们的场馆:今日美术馆主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占地4000平方米,风格前卫,卓尔不群,其旧工业时代的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品格。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晖设计的美术馆空间使当代艺术有了尽情呈现的诸多可能。
 

    今日美术馆主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晖主持设计改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占地1400平方米,风格前卫,卓尔不群,旧工业时代的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品格。室内总展示面积2500平方米,主馆主体为5层中顶钢架梁建筑,长40米,宽32米,高30米,二层主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挑高13.5米。除一般性大型架上绘画展示效果极佳外,特别适合体积较大的当代装置、雕塑的陈列与展览,而影像艺术、声场艺术(新音乐)等不同形式的综合艺术展在此空间中,其艺术效果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美术馆顶楼的永久性户外装置“看展览”为美术馆建筑又增添了一份当代气息。“看展览”是艺术家汪建伟与王晖深入交流后,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及周围环境专门为美术馆创作的一件作品。

 

 

  

    王晖设计的今日美术馆基于对城市旧建筑改造的理念分析,基于旧建筑原有的外在形态与内部功能特征,王晖对其进行了从整体到细部的一系列设计工作。


    对旧建筑的改造是一种对城市原有特征进行保护的方式。但这不是以简单的保护为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旧体建筑的改造和挖掘,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和意义;是要通过有选择地保护来保存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旧建筑,记录正在发生的“即时历史”,使得城市发展的痕迹和烙印长久地留存下来。


    高速发展建设中的商务中心地区,其原有的城市风貌已经所剩无几。王晖选择在CBD区域通过改造旧建筑的方式建立新的艺术空间,一方面是出于保留老建筑的风貌的意愿,同时也是因为考虑到艺术、建筑和社会人群的“生态关系”问题。这里人群结构复杂:既有外企白领,也有外地民工;既有乞丐,也有富翁。可以说所有的人群都可以很容易地来到这个美术馆,美术馆的出现也必将会对各个不同层面的人群产生影响。而且随着周边越来越多现代建筑的出现,美术馆建筑本身记录的“实时历史”的价值也会更加有意义。


    今日美术馆新馆原是北京啤酒厂锅炉房。在当初建馆选址的时候,王晖从三个方案中选择了用锅炉房来进行改造。锅炉房地处苹果社区东北角,毗邻街道,交通便利;而且锅炉房的这个空间布局非常独特,挑高有12米,极其适合用来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同时,由于它原是用于安放锅炉,所以其超大的承重能力也完全可以满足对大型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要求。

 

    今日美术馆新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艺术性及其使用功能的有机结合。譬如,王晖在设计入口的时候把原来建筑内部经常出现的梯形和金属栅栏等元素加以提炼和夸张,设计成现在的梯形的金属框架结构,一方面体现出美术馆的现代气息,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他对老锅炉房建筑的一种解读和纪念。美术馆入口处的整个梯形金属框架是一个“之”字形坡道,第一次到美术馆的人远远地就能看到入口,但却看不到楼梯,只有靠近了才能发现上去的途径。在坡道上行走可以给人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观众来到美术馆,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前,需要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来者远远看到入口,但却看不到上去的楼梯,好奇的心理便产生了。等来到近前,人们会发现一条直通入口的坡道,这样的设计使人获得一种“柳暗花明”的奇妙体验。当观众在坡道上行走时,会有一种攀登的感觉,整个进入美术馆的过程便由此产生一种仪式感。同时,“之”字形的设计能使观众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美术馆和周边的景观。就这样,入口的设计让观众在进入美术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艺术体验的旅程,在心理上为欣赏艺术品做好准备。从功能角度来看,坡道的设计是一种无障碍的设计,可以方便更多的人来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而且,这样的设计处理也使得美术馆运送大幅作品时能够更加便利,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作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

    作为一个美术馆建筑,对在其内部展示的艺术作品而言,无非是将产生两种作用:“退让”与“刺激”。美术馆内部设计全部为白色,目的就是要尽量突出其内部展示的作品,让作品在其间能够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由背景“退让”而获得的展示效果,它们需要场馆与作品产生互动,通过场馆和空间对作品的反向刺激以达到更为充分的展示效果。因此,今日美术馆的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赋予了极大的弹性和自由度:它内部的展板可以自由组合搭配,灯轨也可以按照要求进行全新的设置,甚至整个美术馆建筑墙体都可以在作品展示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拆建,使作品能够被全面地展示,同时使观众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美术馆场馆的灵活性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也使得美术馆建筑本身与其展示的艺术品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如此之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加之美术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将会吸引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重要当代艺术家来到中国举办展览,由此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国际的艺术交流,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

 

汪建伟的户外装置“看展览”

    汪建伟一直以来以其戏剧语言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在他看来,戏剧的仪式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戏剧仪式。他为今日美术馆创作的“看展览”就是其长期以来对“景观社会”思考的具体呈现。他将看不见的社会资源与当代艺术进行整合,使“看展览”这一景观社会的综合体既不是孤立的雕塑,也不是泛滥的“城雕”,是将“看客”与“角色”的位置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进行了巧妙的转换,使之与周边的建筑在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同时,又使本身的功能解构、失效。

展览平面图 

1号馆

一号馆二层墙体尺寸图   1号馆三层墙体尺寸图    一号馆四层墙体尺寸图(不含外加隔墙)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2号馆

二号馆一层墙体尺寸图   二号馆二层墙体尺寸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3号馆

三号馆一层墙体尺寸图   三号馆二层墙体尺寸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