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百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李良(润池)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出生地
    河北省丰南
  • 出生日
    1939年
  • 民族
  • 职业
    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 代表作品
    出版《新瓷画技法》、《李良画集》、《李良速写集》、《李良山水画集》等
李良(润池) (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申请百科
  李良(润池)1939年生于河北省丰南县,196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在新疆生活、工作9年,历经文革和唐山大地震大难未死。1973年回家乡,曾任唐山市美协副主席、唐山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室主任,现任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副研究馆员。版画、国画作品多次赴日展出并被日本友人及收藏机构收藏。曾出版《新瓷画技法》、《李良画集》、《李良速写集》、《李良山水画集》、《李良山水画选》。近年来,作品先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并被收藏,国内数家画廊及藏家,将李良“独树一帜”的《北方的树》系列作为当代中国画作品“最值得收藏”的一类。

电话:15233380079/0315-2999809
生平简介
  画家李良,60年代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长期做基层美术工作,30多年来,他除了画油画,还搞过版画、中国画、宣传画,甚至做过泥塑,刻过剪纸,80年代中期,他在继续作群众美术工作的同事,考虑如何更专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瓷绘技巧及其效果的特殊性,于是利用唐山陶瓷材料多、便于烧制的有利天剑,开始画风景瓷绘——用油性瓷色在画近于油画版的风景画。十多年来,他摸索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词汇技巧,创造了许多出人意料、充满诗意的瓷绘作品。传统瓷绘(或许“彩绘”)产生于唐宋间,最早是被是人形容为如“琢玉红”的釉里红(釉下彩),后发展为元代青花釉里红(釉下彩)和明代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下红彩相结合)、青花五彩,清代又有康熙古彩(釉上彩),融入了西方瓷料与瓷绘的珐琅彩,以及受珐琅彩启发而创造的粉彩。其中珐琅彩和粉彩具有较强的绘画性。20世纪陶瓷生产中的瓷绘,大多沿袭传统工艺,以摹仿绘画作品为宗,流于非绘画非装饰的尴尬地位。新时期以来,陶瓷壁画为不少画家所青睐,瓷绘开始脱离器身独立出来,其工艺过程,大抵都是画家先作画稿,然后由瓷厂分块烧制,最后安装。但如何充分发挥瓷色、瓷地本身的特性,使瓷绘艺术具有不同于一般绘画的品格,始终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李良的瓷绘属于釉上彩,也像壁画家那样是脱离了瓷器的独立创作。不仅如此,他还疏远了相应的设计性和传统勾线、配色、研色、填色、洗染诸种工艺,而归于纯粹平面上的

  个人绘制。他面对的问题是,瓷板硬度高,光滑,无渗透性,而油性瓷色极具流动性,无法像水粉画或油画色那样层层覆盖或一次次修改,在纸、布上作画的技巧经验,几乎无用武之地。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李良创造(包括借用、挪用)了一系列新的技巧和方法。

社会评价
  一直以来,“内在自修”与“外在融合”是影响中国化发展的两条重要线索,前者坚守在传统的笔墨趣味中,以古为师,以史为鉴,在技法上精益求精,在审美上延续并追寻“澄怀观道,卧已游之”的至高境界。这种来自于内部的修正和完善,为传统绘画的自律性发展保留了一块净土,让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气象中仍然能体会到澄澈空明的审美意趣。而二十世纪以来,受社会变革和中外交流的影响,中国画不断接受这外来文化的挑战与撞击,尤其是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引入,使人们不能不重新思考中国话的发展方向与道路,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与质疑非但没有压制中国画的发展,反而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艺术家们在对比与交流中,审视自身并开阔眼界,搏众家之所长,为传统寻找新的可能性。李良的艺术创作就属于后者。

  李良的绘画作品是在极简水墨基础上的极多。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绘画的用笔、用墨和皴擦手法,远山寒林的传统题材也是其作品表现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与以往满幅皴擦渲染表现“大山大水”的作品相比,李良清新空灵的作品更类似于西方静谧悠扬的风景画,无论是焦点透视的使用,还是对景物、人物的错落疏密的安排,都营造出一种带有些许距离感的沉思与静默,色彩的使用更是为传统水墨画添加了灵动活泼的气质。

  不得不说,这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方式和审美趣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意趣是一脉相承、互相契合的,今人看古画,不免觉得晦涩难懂,笔墨趣味成为了少数派的欢宴,大众则始终在圈外徘徊。相应的,李良这种略带写生风格的小景山水,恰到好处地拿捏着抽象和具象的分寸,不仅强化了时空感,更渲染了时代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人”的目光,让观众能够真正地走入绘画,走入所写之景、之境。

  李良的绘画是中与西的交融,是古与今的对话,这样的作品既透出对传统的继承与尊崇,又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发展,是饱含艺术家特殊情思的佳作。

 
词条图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