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百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胡抗
  • 国籍
    中国
  • 性别
  • 出生地
    香港
  • 出生日
    1941年
  • 民族
    汉族
  • 职业
    版画家
  • 代表作品
胡抗 (版画家)
申请百科
    胡抗,1941年生于香港。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黄永玉工作室”,主修版画。作品曾获1965、1979、1985年“湖南省美展”一等奖及1983年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入选1963年法国马赛“第14届世界大学生美展”、1980年日本东京“现代中国版画展”(作品“春讯”获东京美术馆收藏),1981年法国巴黎“中国木刻五十年大展”、1984年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举办之“中国名家邀请展”、1985年台湾台北“大陆名家书画展”,1991年及94年香港个人水墨画展,2000年香港贸易发展局艺术收藏作品展览,2003年第三届全国油画作品展。出版有“胡抗画集”。
  胡氏艺术成就获辑入1988-89年度英国伦敦鸥罗巴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及多种版本之“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新文艺大家美术集”、“中国现代美术家全集”、“中国版画六十年画册”。(出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等)
  1982年批准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南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公职。

    电话:联系电话:(00852)90714373(00852)95808385

    邮箱:michael0402@hkbn.net

水印木刻
   在执着于探索版画题材、形式、风格多样性的征途中,中、青年版画家是走在前列的。他们敢于冲破已往在创作上各种各样的陈腐框框,力求找寻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促进版画艺术语言的更加丰富多彩。尽管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会走一些弯路,但这样不满足于现状,勇于革新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
  我认为胡抗同志近年来的版画创作,明显地体现了这位中年版画家在前进中所作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的一系列水印木刻,无论在取材、构思,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表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貌。
  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如果不努力去创造为自己所有为别人所无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去探求自己具有独创性的表现方法,而是亦步亦趋地效仿别人,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尽管你学得很象,很到家,也和自己的创造与真正的革新精神与风马牛不相及的。
  胡抗不习惯于重复别人,也不满足于重复自己的过去。他前几年的作品的基调还是倾向于叙事性的,题材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形象是比较严格地按照写实的原则去进行塑造。近年来他的作品越来越倾向于抒情性,浪漫主义的色彩加强了,富于想象的奇思妙想的画面增多了。作者竭力避免版画中常见的单纯记录生活现象的复制生活的倾向,而重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主观感受。他一方面努力发掘生活中充满诗意的美;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艺术家主观想象的作用,在画面上创造一些足以引人入胜的意境。我十分欣赏他的《春之晨》(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获优秀作品奖)。春天就是意味着万物的生长和欣欣向荣。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春天。作者把一个勤于学习的年轻人安排在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人和自然的有机结合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是十分协调的。此外,象他的另一些作品如《雪原上》、《乡情叙事曲》、《攀》、《木叶之歌》等,都是以青年人充当画面的主角,他们有的在牧场上,或是在田野,森林……,周围都是充满生气的朴素的自然景色。这里也许有作者对过去农村生活的回忆,也有作者创造的童话般的世界,是那样美丽,迷人;画面充满了恬适、平静、幽雅的抒情诗意,抒发了艺术家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 

特点


    胡抗善于掌握水印木刻的特点,它讲究气韵生动而不同于中国水墨画;它运用艳丽色彩而有别于水彩水粉;它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而又与工艺图案互相异趣。毫无疑义,胡抗是善于吸取其它姊妹艺术的特点而为我所用,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博取众长”而又能“自成一格”的奥秘所在。
  人无完人,艺无完艺。即使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乐于倾听别人对自己作品的不同意见。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这虽然是人们共知的道理,可是只能讲好。不能说坏的那样不正常的风气却阻碍着我们的美术批评的健康开展,也很不利于促进美术创作的进一步提高。胡抗的作品,我也并不认为是完美无缺的,我相信作者自己也是这样看。我认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显得有些纤巧柔弱,特别是在有的人物面部都不恰当地运用一些不大协调的色块,比如在《乡情叙事曲》里那个主要人物的面部就是如此,整个画面由于这两块生硬的颜色而逊色不少,实属遗憾。这不只是胡抗一个人的问题,我曾在其它一些作者的画面上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为了追求某种趣味而在人物面型滥用色块和线条,以致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完美,实在是令人惋惜的。我们运用每一根线条和每一块色调,都是为了更充分更完美地表达形象的美,而不影响或损害形象的美。可是当前创作上为了追求形式而牺牲形象,为了追求人物性格化的表现而导致人物形象丑化的现象,却也波及到我们的版画创作上,这在第六届全国美展的版画作品评选中,有不少作品因此而落选,这是值得大家引起注意的。
词条图册
x